【人物简介】唐运,男,汉族,共青团员,1998年5月生,江西宜春人,2020年6月毕业于宜春学院药学专业,目前任职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。在校期间荣获优秀共青团员、优秀学生奖学金等。毕业后进入深圳大学深造,于2023年硕士研究生毕业。2023年7月参加工作,进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进行临床科研工作,期间在cells,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,在Cancer Research等杂志参与发表多篇论文。参与开展甲状腺癌类器官药物筛选工作,该项工作被深圳电视台、深圳市卫健委等多家机构和媒体报道。
初心如磐,矢志药学:在求知沃土中夯实根基
1998年出生的唐运,成长于被誉为“赣西明珠”的宜春。这片山水秀丽的土地,不仅孕育了深厚的文化底蕴,更在他年少的心中埋下了探寻生命奥秘的种子。高中时期,生物与化学的奇妙反应、人体机能的精密调控,深深吸引着他。他意识到,药学作为一门直接服务于人类健康福祉的学科,是科学与人文的完美结合,其价值与意义非凡。于是,一颗“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绵薄之力”的初心,就此坚定。
2016年,唐运如愿考入宜春学院药学专业。大学四年,是他打下坚实学术基础的黄金时期。他深知“基础不牢,地动山摇”的道理,从未有过丝毫懈怠。图书馆里,总有他埋头苦读的身影;实验室中,他反复锤炼着每一项基本操作。他对专业知识有着极强的求知欲,不满足于课本的结论,总是主动查阅文献,深入理解药物研发、作用机制背后的科学逻辑,并且在专业见习阶段充分融入社会药房,调研药品数据及价格,深入体会药品对于社会健康的重要性。凭借严谨笃实的治学态度,他在专业领域硕果累累:既斩获优秀学生奖学金,又出任宜春学院专业联合协会会长;在校期间倾力开展专业宣传,并以优异成绩圆满收官本科阶段。
唐运始终注重思想品德的修养,他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,关心时事政治,深刻理解国家在科技创新、医疗卫生领域的战略布局。他明白,个人的成长必须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同频共振。这份崇高的使命感,驱动着他不断向前,也让他决定在药学研究的道路上继续深造,向着更高的山峰攀登。
2020年,在全球疫情肆虐的背景下,唐运克服重重困难,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坚定的信念,成功通过研究生考试,被深圳大学药学专业录取为硕士研究生。选择深圳大学,正是看中了深圳这座创新之城所蕴含的无限活力与机遇,以及深圳大学在生命科学和前沿医药研究领域的雄厚实力。他告别家乡,南下深圳,开启了一段全新的科研征程。
上下求索,锐意创新:在科研淬炼中绽放光彩
深圳大学,以其开放、包容、创新的学术氛围,为唐运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。进入研究生阶段,他清醒地认识到,这不仅是知识的深化,更是科研思维与创新能力的系统训练。他的研究方向聚焦于前沿的生命科学领域,面临的都是未知的挑战。
科学研究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。实验的失败是家常便饭,数据的反复验证更是对心志的极大考验。然而,在导师的悉心指导和团队伙伴的共同努力下,唐运展现出了超越同龄人的坚韧与执着。他常常为了一个实验方案的设计废寝忘食,为了分析一组复杂的数据通宵达旦。实验室的灯光,见证了他无数个奋斗的夜晚。他坚信,每一次失败都是通往成功的阶梯,每一次探索都是对真理的逼近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。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与优化,唐运的科研工作结出了丰硕的果实。在读硕士期间,参与了课题组相关文章的发表。其中,在《Front Oncol》和《Br J Pharmacol》上的工作,深入揭示了某种关键蛋白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新机制,为相关靶向药物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。
知行合一,服务社会:在临床前沿中践行使命
2023年6月,唐运从深圳大学硕士毕业。他并没有选择停留在纯基础研究的“象牙塔”内,而是毅然决定进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,投身于更具应用前景的临床科研工作。这一选择,体现了他“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”的务实精神,以及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价值的强烈愿望。
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医疗高地,汇聚了顶尖的临床资源和科研平台。在这里,唐运得以近距离接触临床需求,直面当前医学面临的真实挑战。他迅速融入新的环境,将他在深圳大学练就的扎实科研技能与临床实际问题紧密结合。
在工作期间,他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 《Cells》 和 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》 上发表了SCI研究论文。这两本期刊在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,论文的发表标志着他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。
他参与开展的甲状腺癌类器官药物筛选工作,是其“知行合一”理念的典范之作。类器官技术是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的一项革命性突破,它能够在体外培养出高度模拟真实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微型组织,为疾病建模、药物筛选和个性化医疗提供了强大的工具。唐运所在的团队,正是利用这一前沿技术,致力于解决甲状腺癌临床治疗中的难题。
在这项具有开创性的工作中,唐运承担了重要的科研任务。从患者样本的处理、类器官的培养建库,到高通量药物筛选平台的建立与数据分析,他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。这项工作的意义重大,它有望为甲状腺癌患者,特别是对传统治疗方案不敏感或耐药的难治性患者,提供一种全新的“试药”平台——在进入人体临床试验之前,先在患者自身的“类器官”上进行药物有效性测试,从而为实现真正的“个体化精准治疗”奠定科学基础。
这项创新性工作因其巨大的临床转化潜力和社会价值,迅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。深圳电视台、深圳市卫健委等多家权威媒体和机构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,引发了公众对前沿生物技术改善医疗健康的热切期待。作为核心团队成员,唐运为此感到自豪,但更感责任重大。媒体的报道不仅是对他个人和团队工作的肯定,更是对广大青年科研人员的激励。它表明,扎根临床需求、服务人民健康的科研工作,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社会影响力。
展望未来,青春报国:以奋斗之笔续写新篇
从赣西大地到南海之滨,从本科课堂到医院实验室,唐运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有力。他是一名优秀的共青团员,是宜春学院培养出的优秀毕业生代表,更是一名奔涌在时代浪潮中的“后浪”。他的故事,是一个关于理想、奋斗与担当的故事。
回首来路,他感恩在宜春学院打下的坚实基础,感恩深圳大学提供的优质平台和导师的谆谆教诲,感恩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给予的实践机会。展望未来,他胸怀更广阔的天地。他深知,在生物医药的星辰大海中,自己只是刚刚启航。面对国家在创新药物研发、重大疾病防治领域的迫切需求,他立志继续深耕,进一步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和研究深度,力争在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领域取得更多突破性的成果,为“健康中国”战略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。
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”唐运表示,他将始终牢记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使命,保持谦虚谨慎、不骄不躁的态度,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,勇攀科研高峰。他坚信,将个人的科学追求与国家民族的需要紧密结合,青春必将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。
唐运的典型事迹,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中国青年有理想、敢担当、能吃苦、肯奋斗的精神风貌。他是宜春学院的骄傲,更是广大青年学子学习的榜样。他的经历告诉我们,唯有将小我融入大我,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,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,书写下无愧于时代、无愧于人民的壮丽篇章!
图文一审 梁骏楷
图文二审 陶华蕾
图文三审 王霏
责任编辑 陈心如